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八)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八)第2页

实词辨析的方法

1.寻求词语差异

高考词语运用题主要以近义词辨析为主,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下列角度寻求近义词的不同点:

(1)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这一组近义词,"战争"指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它不专指某一具体的战事,而是包括了在这个时间、空间里所发生的一切战事,范围最广,如"抗日战争"。

"战役"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较小,如"上甘岭战役"。"战斗"指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范围最小。

(2)语意轻重不同。如"优良""优秀""优异"三者都有"好"的意思,但语意有轻重之分,如"小明成绩优秀"要比"小明成绩优良"语意重一些,若说"小明成绩优异",那语意上就更重了。

(3)适用对象不同。如"爱护"和"爱戴","爱护"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用于人时,一般用于上对下、长辈对晚辈或者同学之间,如"同学之间要互相爱护"。"爱戴"只能用于人,而且只能用于下对上、群众对领导,如"周总理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4)色彩不同。包括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谦敬色彩不同。如"成果""后果""结果"这三个词都有"结果、结局"的意思。不同的地方是:"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后果"指不好的结果,是贬义词;"结果"指事情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是中性词,它既可以用于好的方面,又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5)搭配对象不同。如"发扬"和"传统"搭配,"发挥"和"作用"搭配。

(6)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阻碍"和"障碍",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逃跑"和"逃脱",前者不可带宾语,而后者却可以。

2.回归具体语境

即回到具体的题目,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找出词语和语境之间的照应点。另外,要特别注意多义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3.确定选项

也就是说根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点,结合语境,确定哪一个空缺应选用哪一个词语,或者一定不用哪一个词语,从而对四个选项进行筛选,用排除法先去掉错误的选项,依次缩小选择的范围,然后作出合理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答案。

1.梳理虚词难点

(1)关联词语

①所选关联词语要符合语句表达的内容以及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关系。

②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把握关联词语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突破虚词辨析难点

③如果要求填充的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综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二是在综观全题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然后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

(2)助词

助词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类,特别是结构助词,多一个或少一个,有时候似乎没有什么表达上的区别,而有时候却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比如"的"字,"超过去年的20%"和"超过去年20%"所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前一种说法表示的是比去年的20%多,而后一种说法则是达到了去年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