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4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3.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