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教案第4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茎的结构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烧瓶较易剥下来。

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运输。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读图】年轮

  1、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B.木本植物茎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形成木质部和韧皮部

C.年轮是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D.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例】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

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茎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知识点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引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是如何把它们运输到其它部位的呢?

【实验】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说明: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是希望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放在阳光下照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现象: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纵切枝条,看到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

  实验结论:说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在茎中央的导管,且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典型例题:

【例】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

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一茎一叶"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植物的茎中存在形成层,所以任何植物的茎都可不断增粗

【例】把一带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叶脉微红时取出,对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后观察,变红的是( )

A.韧皮部 B.木质部 C.髓 D.树皮

知识点三、有机物的运输

【引入】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了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是作用运输的呢?

【实验】观察有机物的运输

  实验说明:⑴选取柳枝,是因为它容易在水中长出不定根,且它的外树皮特别容易进行"环割"处理。

  ⑵实使用土壤浸出液,其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供植物生长需要。

  ⑶在培养过程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下端,否则也会使环割处愈伤组织产生不定根,干扰实验效果。

  ⑷"放在阳光下培养"使希望柳枝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实验现象:⑴未经环割处理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良好。而经过环割处理的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⑵在切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些愈合组织,有机物积累在那里。

实验结论: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解释】割橡胶:橡胶乳胶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橡胶,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有机物流出来而已。

典型例题:

【例】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

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标记的二氧化碳供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例】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对其两个部位进行环割。一段时间后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为( )

A.a加速生长 B.b加速生长 C.a停止生长 D.b停止生长

模拟练习:

1.葡萄茎的形态是( )

A.直立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匍匐茎

2.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3.在显微镜下观察三年生的木槿茎的横切面,从外围到中央的结构依次是( )

 A.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B.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C.髓--木质部--形成层--树皮

 D.髓--形成层--木质部--树皮

4.下列结构中能运输水分、无机盐的是( )

A.筛管 B.导管 C.韧皮部 D.树皮

5.茎中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A.树皮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6.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

7.每一个年轮包括( )。

A.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 B.韧皮部、木质部

C.只有形成层 D.只有木质部

8.斑竹长成后茎不能逐年增粗,而香椿树却能逐年增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斑竹茎中无形成层,而香椿树茎内有形成层

B.斑竹茎中无髓及髓射线,而香椿树茎内有髓及髓射线

C.斑竹茎的外表无粗糙外凸的外树皮,而香椿树茎的外表有粗糙的外树皮

D.斑竹茎内无导管和筛管,而香椿树茎内有导管和筛管

9.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时间久了,树皮上会长节瘤,节瘤长在( )。

A.铁丝上方 B.铁丝下方 C.铁丝上、下方 D.不能确定

10.植物茎的韧皮部中有 ,能运输有机物;木质部中有 ,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双子叶植物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 ,所以茎能 。

11.某同学做了如图中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2)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上面的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了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3)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木条放在黑暗环境中

  B.将木条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将木条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教师课后赏识评价

(手写)

在课上老师最赏识的是: 在下次课老师最希望你改正的是: 学生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 学科

科学 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