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人教版】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3页

  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图中的皇帝是何人?

  (2)材料一中"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张骞这次出使西域,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呢?他出使的目的达到吗?

  通过设置情境,由学生来表演《张骞不失汉节》,让学生对张骞这种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形成感性认识,以此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意义?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结合幻灯片的相关信息,认识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谈谈西域和中原地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交流,包括经济、文化,以及对于我们今天的影响等。

2、情景二:西域都护的设置

  我们一路西行,来到鄯善(今新疆若羌县)境内,看到当地的居民跟我们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都是高鼻梁、深眼眶、肤色较浅。尽管如此,我们今天仍然共同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问:新疆地区从什么时候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

  并结合今天活跃在新疆境内 "东突分子"的恐怖行径,让学生谈谈我们应该持以什么态度?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新疆地区于公元前60年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意义,指出新疆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行径都是荒谬的。

3、情景三:丝绸之路

  在疏勒(今新疆喀什)一间丝绸店里,老板向我们炫耀:店里有一种丝绸--古罗马执政官凯撒(公元前1世纪)曾经穿过这种丝绸做的衣服。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丝绸是如何传到古代欧洲去的?

根据教材P.83《丝绸之路图》和幻灯片所展示的地图,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

由学生来具体阐述基本路线,和商人来往的主要商品,再体会商人沿途的艰辛之余,感受丝绸之路承载的文化底蕴。

提示学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4、班超经营西域

这一部分由学生阅读教材,对班超和甘英在西域的活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