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浙教版科学《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七下浙教版科学《2.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第4页



设计实验

探究原因

内容一:

实验探究1: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选用仪器:

音叉、小锤、铁架台 探究过程:

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用手按住音叉,使其不在振动,发现立刻听不到声音。

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现现,与声音的产生又有什么联系呢?

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书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

26-28

分钟

内容二:

(两人一组,分组探究)学生橡皮筋实验: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1) 能听到什么?同时注意观察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 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发出声音

橡皮筋、刻度

尺的振动,学生能直接看见,发出的声音能直接听见,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便于学生理解振动概念,有利于学生建立声音与振动的联系。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这里依次通过间接观察、直接观察、亲自感受,层层深入地使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在个性化认识感知的基础上达到理解、认同、意义建构。

内容三:

(分组探究)学生用塑料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的一部分伸出桌边,一手将刻度尺另一部分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

观察 :

(1) 能听到什么?观察此时刻度尺处于什么状态?

(2)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1、学生回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物体就停止发声了。

内容四:

当我们做前面的实验时我们听到了声音,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朵的呢?通过前面的实

验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么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外,还有其他什么物质可以传播声音吗?

(教师演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①、将闹钟闹铃,其在充满空气的玻璃罩内发声。②、使抽气机工作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聆听随着空气的抽出闹钟的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更多空气的抽出,闹钟的声音如何变化?你能不能让闹钟的声音重新变大呢?③、放入空气后,闹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由声音的产生条件过度

到声音传播的条件,同时引发学生思

考传播声音的物质。 内容五:

(两人一组,分组探究)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

上,是否能听到声音?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试,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深刻的了解并体验到固体也可以传声,同时由教师演示实验可以发现液体也可以传声。此外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内容六: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食品袋包好,放入水中,试试能否听到声音。结果表明能听到闹铃声,这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内容七:

  我们能够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传播,那么它是以何种形式传播的呢?

教师演示实验:

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是类似情形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结合多媒体声波画面,使学生对声波有一定的认识,并了解到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内容八:

  对着山崖或高墙喊话,要过一会儿才能听到回声,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抢答,从而引入声速这个概念)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多媒体显示:声速表

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声音传播有速度

学生抢答,并说出理由 学生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