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
2018-2019浙科版必修三内环境和稳态 教案第3页

图:老人教版选修内环境的图片

据图分析:

1.从图中可知:生物体内部有哪些液体(体液)?

2.组织细胞代谢时,通过怎样的途径摄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

3.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各种体液成分的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动脉血浆带来的营养物质与氧气首先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细胞内液,在细胞内部进行代谢后,产生的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重新从细胞内液回到组织液,再通过毛细血管壁回到了血浆,此时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另外淋巴管又从组织液中会吸收一部分物质,当然这部分的物质最终通过淋巴循环回到了血浆中去。

3.各种体液之间的联系:

内环境(细胞外液)

教师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在讲解时要注意:内环境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的关系,同时也要强调内环境是直接的液体环境。

应用:

1.分析各种细胞的直接内环境如红细胞、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肌细胞和淋巴细胞。

2.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蛋白质少的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发炎红肿等现象。

3.判断各种成分是否可以参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二氧化碳、尿素、呼吸氧化酶、生长激素等

4.利用课本图2-1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分析内环境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的作用,以及在该过程参与各种系统。 图:一张糖尿病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问题:

1.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该病人的血浆中有哪些成分超出正常值?这将对病人造成哪些影响?或血糖过高或过低对组织细胞有什么影响?对机体又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3.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经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细胞的代谢活动基本上是由多种酶所促成的反应,这些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材料分析

材料:人的体温是指人体深部平均温度,为便于测量,医学临床上常测肛温,口温和腋温,均为36℃~37℃左右,肛温高于口温0.2℃~0.4℃,这是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理活动的最适温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导致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主要原因是机体的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的活动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除做功外,其余均转变为热能用以维持体温,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为内脏,其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56%,肌肉仅占18%,但在劳动或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大增,可占总产热量的90%,此时内脏产热量仅占总热量的8%。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占总散热量的84.5%,其次是呼吸,占总散热量的14%,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来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则主要靠皮表水分蒸发散热,每蒸发1mL水,可带走0.58千卡的热。

它们的活动受到下丘脑产热和散热中枢的调控,这两中枢的活动又受到视交叉前温度敏感神经原的调控,温度敏感神经原的敏感性起着体温调定点的效应,如调定点为37℃,则体温超过37℃,热敏神经原兴奋,从而抑制产热中枢,刺激散热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把体内热带至体表而发散,同时出汗,增加蒸发散热;若体温低于37℃,则冷敏神经原兴奋,从而抑制散热中枢,刺激产热保温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把体内热带至体表而发散,同时出汗,增加蒸发散热;若体温低于37℃则冷敏神经原兴奋,从而抑制散热中枢,刺激产热保温中枢,使皮肤血管收缩,肌紧张增强,并可出现寒战,使产热增加,以维持37℃。

问题:1.正常的体温是怎样的一个数据?2.保持正常体温需要哪些系统与器官参与,怎样参与?3.人体保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又主要需要哪些系统与器官参与,其中肝脏是怎样参与的?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归纳,最后由教师提升小结出:稳态的定义及其调节: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各种器官与系统参与,保持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