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2页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简练、流畅地表达语言。这种归纳式的语言逻辑思维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获取语言概括的能力。)

   4.再找寻"奇怪":能从出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这叫能手。能从看不到"奇怪"的句子中找到疑惑,那叫高手。作者心里的疑惑究竟还有些什么?

  三、质问释疑

    作者,一个毫不相干的人,都会天天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转转看看,牵挂着桃花心木的成长。而树的主人,他看起来好像有些漫不经心。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心里有那么多的疑惑想要问问他。那么,他又会给我们怎样的答案呢?轻声地、反复地读读12、13自然段。

   1.释疑:你们认同他的观点吗?他讲得有道理吗?可是,我作为一棵小树苗,心里有些委屈,有些气愤,我一定要质问他!当然,今天他不在这里,你们既然读懂了他的话,可以站在他的立场上给我解释解释,好吗?

    (1)首先,不科学。种树的老人家,你上次隔了三天来,上上次隔了五天,这次竟然隔了十几天才来,你浇水也太没有规律、太不讲科学了吧?

    (2)其次,不勤劳。你看看人家种菜、种稻子的阿婆,每天都来给它们浇水、施肥。多勤快!跟阿婆相比,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也太懒了?(或者,我们还是小树苗呀!我们现在很想过轻松、舒服的日子呀?)

    (3)第三,不善良。就在昨天,我的一个同伴干死了,它临死的时候告诉我,它恨死你了!难道你对它就没有歉疚之心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细致、反复地自读自悟种树人的语言后,创设释疑争辩的过程,从小树苗对种树人浇水"不科学、不勤劳、不善良"三个方面进行发问,引导学生站在种树人的角度,对之所以"奇怪"的种树方法进行了论述,学生通过角色换位体验,据理争辩,使种树人奇特种树方法的意图得以明晰。使育树的理念深入人心,种树的困惑迎刃而解。)

   2.总结引读:老伯伯,想不到您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有理有据,让我豁然开朗。现在,我不但不会去质问您,反而会对您这一系列奇怪的做法满怀感激--原来,您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这么长远。引读句子"在不确定中......"。

    对照板书小结

    扩展外延:除了老天爷下雨这个因素不确定外,生活中,小树苗还会遇到哪些"不确定"因素?

   3.激情升华:是啊!一次次的不确定就是一次次的考验。在不确定中,小树苗学会了自己找水源,不去依赖;在不确定中,小树苗学会了拼命地扎根,牢牢地抓住大地;在不确定中,小树苗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直到成就百年的基业,直到长成参天的桃花心木......

  四、延展结语

    配乐出示图片及文字资料: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是热带雨林中的超高树,高二十五米以上。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乐器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桃花心木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优秀的台湾作家林清玄想借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思考呢?文章又是通过怎样的写法如此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呢?这些,我们以后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