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讲义: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三、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危机

(1)客观上:儒学受到冲击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危机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主观上:儒学的自身缺陷

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

2.内容

  主张

代表   宇宙观 伦理观 认识论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掌握天下之理 朱熹 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3.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教材补缺 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