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人教版语文必修5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答案 比较文学。

2.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发展看 ① 从形式看 ② 从技巧看 ③ 从语言看 ④ 从内容看 ⑤

答案 ①中国诗是早熟的 ②中国诗篇幅短小 ③中国诗富于暗示 ④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⑤中国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在论述中国诗的特点时,作者把哪一个特点说得最详细?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把中国诗含蓄蕴藉、富于暗示的特点说得最详细。作者首先说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接着说中国诗往往在无言中蕴含神秘;中国诗喜用疑问句发问引思,诗歌荡气回肠。

(2)之所以说得最详细,就是要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因为中国诗的含蓄凝练、晦涩难懂的特点是最出名的。

4.中国诗与外国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有,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5.中国诗与西洋诗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外国诗呢?(请用课文语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研究外国的诗会使我们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如到外地旅游能增加对家乡的爱恋一样。

微任务活动二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钱钟书《谈中国诗》善于用"比",即比较、类比、比喻等。试举例加以分析。

1.运用比较。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对中外诗歌进行了多角度比较,如中外诗歌的发展史、篇幅长短、风格特色、语言形式、思想内容等,观点明晰,分析令人信服。

2.善用类比。本文善用类比方法,用读者熟悉的事物加以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增强了说服力。为了证明"中国诗是早熟的""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作者用中国绘画里早已有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以及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