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走向战略反攻第2页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的战略方针》

教师结合材料提问:解放军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抉择?

教师补充材料: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国民党的内战行为引起了国统区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在前线和后方所面临的困境。

对当时的战场态势,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教师提问:解放军要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必须有个突破的方向,当时的战场态势为解放军提供了什么契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必要性和条件,增强学生辩证思考、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

2.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出示地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选定大别山区为反攻方向?

学生回答战略地位重要,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控制中原;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调动陕北、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