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下化学第七章第2节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科粤版九下化学第七章第2节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第一课时)第3页

  今天上课的内容为《物质溶解的量》学习目标为: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课本上设计了2个观察活动,一个是认识饱和溶液,另一个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应该是非常易于理解的,因为基于生活中蔗糖溶于水的经验来说,理解饱和溶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我就想"空手套白狼"不做实验,通过传统讲授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但是在1班,有部分同学表示难以理解与掌握。所以,我利用中间的时间赶紧准备了实验,在3、4班利用展台展示了整个实验。虽然效果非常明显,但是总感觉用这么多的时间来完成这样的实验有些浪费。询问了蒋磊同学,他认为实验是有必要的。但是我要消耗一部分时间在搅拌上,此时让学生看我搅拌、看书还是做什么都非常的尴尬。

  这是我遇到的比较尴尬的事情。化学以实验为基础,但是有些实验太简单,不做不行,做了实验现象不明显(晶体溶解在水中,在班级做这个实验现象不是非常的明显。)

  Ps:今天的导课是让我感到满意的。一般情况这节课的导课都是"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溶质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溶剂中吗?"我觉得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通过查阅资料看到了这样的导课:有位狂妄的人想出题难倒爱因斯坦!他吹牛道:我发明的了一种万能溶剂!能溶掉所有的物质!于是斜着眼看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就说了一句话!此人便哑口无言了!灰溜溜的走了!你们说爱因斯坦说了句什么话? (爱因斯坦说:你拿什么来盛溶液?)此时,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有部分学生能够想到这样的答案。接着再提问"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刚开始不能科学解释,但是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基本能够在找准回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