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3页

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

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的。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烈火焚烧好像是平平常常的事)

石灰把烈火焚烧自己不过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你能替烈火中的石灰对那熊熊烈火发出一句呐喊吗?(让烈火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根本不在乎!)

过渡:(出示课件)经过了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就变成了生石灰,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水就会立即沸腾起来,经过这次沸腾之后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这就是诗中写到的--

(3)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粉骨碎身。(板书)

相机解释"粉骨碎身"。(身体粉碎)

谁能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教师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浑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

石灰是怎样把清白留在人间的?

(我们教室的墙壁就是石灰粉刷出来的,这就是石灰留下的清白。)

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因为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

(5)指名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4.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诗句的了解,你认识了怎样的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石灰;经历各种磨难也毫不畏惧的石灰,粉骨碎身也要留清白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敬佩)那我们就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首诗。

5.引导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自读、指名读、齐读)

6.指导朗读,教师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露出来了,石灰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感谢你的!

四、走进石灰,体会于谦的坎坷人生。

1.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理解为石灰的无限高尚的品质,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它还写了什么呢?

2.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那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老师这里有一份于谦的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