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1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必修1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教案第2页

  生产中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试剂、材料等。

  七、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八、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P97图讨论: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绿叶中的色素 叶绿色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