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情感类”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
高考“情感类”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第4页

  要知道,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容貌、衣着、金钱、地位等外在的东西,而取决于他的头脑、观念、精神、品格、爱心、气度等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取决于他的躯壳里到底装了一副怎样的灵魂,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道德律!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说:"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将你所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哪怕你会被踢掉牙齿。"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渡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天主的化身。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么多年轻而伟大的老师和同学,灾难猝临,生死瞬间,不约而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己救人!他们心中那崇高伟大的道德力量,感天动地,惊鬼泣神,高山仰止,日月同辉!"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点评:

  本文文采飞扬,构思精巧。开篇引用康德名言精彩亮丽,像"凤头",引人入胜;中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内容充实,像"猪肚";结尾引用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诗句,一句话点题,响亮有力,既简洁又有平衡感,像"豹尾"。

  那年,青春无痕

  青春的萌动来临了,那便是心上生花,长草。  --题记

  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不似甜的果汁,不似烧焦了般的咖啡,又苦又甜。矿泉水的味道,亦如那年的青春,消逝,无痕。

  郭敬明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说得恰到好处呢,哪一个人的青春不是在淡淡的忧伤中度过?回忆起那些细枝末节的时候,嘴角总是不自觉地轻扬,仿佛自我解嘲。看看,当年的自己有多傻。过了十八岁,便自觉老成,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听着那一声声在自己认为稚嫩的"学哥"、"学姐",心里便装满了细细碎碎的自豪感,明明很有成就嘛。"青春,犹如悬在头顶的滴瓶,看着里面的液体消失殆尽,却无能为力。"这是否就是十八岁人的写照呢?怎么就那么符合啊!在那一尾青春"夕阳"也"落山"了的时候,眯着眼睛,伸着手臂,却永远够不到山的那头,山的那头!

  是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我看少年最识愁滋味,但那滋味永远是淡淡的,纯纯的,就像是矿泉水,喝着毫无味道,里面却含着多种矿物质,犹如青春萌动的情愫。少年如花,青年便是如诗,如画。十八岁的人们,已懂得人间冷暖,心情阴晴,默默地关注着,谁也不想去揭破那一层纱,就让它蒙着,美好而充实。十八岁遭遇高三,在微微的抱怨之余,便是默默地接受。从此,不再张扬跋扈,嬉戏地磨平了那棱,那角。毕竟,玩世不恭,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喜欢穿淡蓝或白色的衣裙,和着自己的心情;喜欢喝纯净、无杂质的矿泉水,符合自己的心境;喜欢听淡淡的音乐,像是无痕的青春;喜欢写忧伤的文字,写下自己十八岁的青春,淡淡的,如矿泉水一般的文字,却能灼烧每个青年的心。不学他们的"个性",穿着"风雨飘摇"的衣裳;不学他们的"疯狂追求",为了某某明星,失去生命也可以;不学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