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探究世界的本质第2页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反对"神创论"。

重要原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

(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下一课的内容)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正确理解物质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所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同时,还应看到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②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③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两者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5)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