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十九)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分资料卡(十九)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秦论》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伶官传序》结尾: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样的结尾胜过千言万语,世代传诵。

4.形象议论

议论时抓住某事物或几件事物的特征进行简洁描绘,叙述中带议论。例如:《也谈"作秀"》开头的引入议论很关键,有同学这样开头:

"作秀是表现自己才华的手段,我们要作秀。"

而有同学这样开篇:

"风拂过水面,留下粼粼波纹;骆驼走过沙漠,留下深深脚印;哨鸽掠过天空,留下串串欢韵;岁月流过树林,留下圈圈年轮。它们,都展示了自己,而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来,该留下点什么呢?"

后者的形象描述式的议论令人欣赏。形象化的议论要扣紧话题,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服务于观点。而形象议论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令自己的议论语言生动起来。《仙人掌的精神》《枝繁叶茂赖根深》《阳光·窗纱·蚊蝇》等文,均可采用此法。

5.审美转化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英雄豪杰之辈与怯懦猬琐之流皆可入文。但我们如果不赋予这些形象以丰富深刻的精神,我们所写的形象就是没有深度、没有美感的形象。狄德罗曾经说过,艺术家首要的重要的任务在于寻找重大的思想。

罗丹也明确指出:"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旧形,而是那好像使身体透明发光的内在光芒。"这里讲的"美丽的外表旧形",就是纯自然形象;"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就是具有着深刻精神的审美形象。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事例的审美形象,将使文章境界大开。如《祖国》一文有这样几句: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文章中的"放言'大江东去'""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悲鸣'山之上,国有殇'""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苏东坡、岳飞、文天祥、于右任、毛泽东等人的审美形象。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伟人,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意蕴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用审美形象铸就的文采。

6.特征比较

闻一多说:"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总体特征或个体特点,分清优劣,褒贬抑扬,对照鲜明,同时显示文笔的灵活,增强感染力。不同事物的特征比较,如《要"野马"不要"毛驴"》一文写到:

"'野马'"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着一种别人无可比拟的特点,敢闯敢干,并不留恋已有的一切,而是毫不惋惜地抛弃现存不好的东西,去奋力实现美好的愿望。相形见绌,'毛驴'却往返于千年古道,缺乏蓬勃的朝气,墨守成规,只能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

同一事物前后又有不同的特征意义,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运用了美国康乃尔大学"青蛙实验"的材料,分析道:

"青蛙在滚沸的油锅里,纵然一跳,安然逃生,而在悄悄加热的水中,乐哉悠哉,当死亡逼近时,再也没有那一跃的力量,终于葬身锅底。这个故事表明,危难当头,背水一战,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冲出困境,就会柳暗花明;相反,环境舒适安逸,就会消极沉溺,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孟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在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