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第二课时)第3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第一段,投影出示: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请大家读后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2、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说。

  3、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让我们随看录像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4、请找出写潮来时的景象主要在哪几个自然段?(3、4自然段)

  5、找出具体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同桌交流。

  出示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出示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

   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引导:终于看到潮了,大家会是什么表现?

   (有的跳,有的叫,有的挥舞着手臂在呼喊),用一个词形容"人声鼎沸"

  出示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出示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水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引导读好句子,感受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场面。

  6、比较句子,说一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投影显示)

  (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

  (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①意思已完整,②写出了颜色,③突出了数量,④刻画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它开阔,横贯江面,它势猛,有进无退,所以先呈线状,后呈墙状,至此则呈"万马并进"状。⑤写声势大,前面"千万匹"也写声势,但写的是客观的实景,这里则写主观感受。)

  7、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请大家完整地读这两段话,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由远及近地观察,按时间的推移和位置的变化,抓住潮的声音和形状的变化来描写的。

  8、多媒体再放大潮来时的录像,朗读课文。

  三、积累词句,尝试运用

  今天,我去钱塘江观潮,潮来前,江面上( )。当朝来时,却一浪一浪( )

  ,潮水声犹如( )。

  四、畅谈感受

  1、学生自由谈谈看了大潮录像的感受?

  2、学生自由谈谈学到了什么新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放录像钱塘江大潮录像   学生观看    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出示1:

  出示2:

  出示3:

  出示4:

  出示5:   学生边看边读遍思考   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比较句子   学生读句子,比较   通过对江潮声音、形状的分析,让学习通过分析语言文字,犹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动真情   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学生仔细品读后汇报   让学生积累词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再次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学生仔细观看、朗读   画面与朗读结合,整体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六、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不太好理解,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海是什么样子,但是,在教师精心引导下,将抓重点语句、朗读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学的容易了,也感受到了大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场面,整节课的效果也相当好,孩子们入情入境,达到了教学目标,也让我感受到了多

  媒体教学的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更好的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七、教学板书    观潮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