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3)
历史:1.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3)第3页

1所的速度增加。 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仁政说:以 德 服人, 民 贵 君 轻, 尊 王 贱 霸

人性论:性本 善

利义观:养 浩然 之气;先 义 后 利

孟子被称为" 亚圣 "

《孟子》成为儒家经典" 四书 "之一

天命观:"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

人性论:性本 恶 ;后天教育可使人由 恶 变 善

政治思想:" 礼法 并施"、" 王霸 兼用" ,以 礼 、 王 为主

百家思想 集大成者,被视为儒家 异端

对中国 哲学 具有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形成:

  经过孟子、荀子的发展, 体系更加完整, 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还是未被统治者重视和 采纳 。

代表人物: 墨子

思想主张: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节用 等

代表下层 劳动群众 特别是 手工业者 的利益

战国时一度成为 显学 ,之后不被 重视

代表人物: 庄子

"齐物":世间万物 本质 是相同的

"逍遥":对事物变化采取 旁观超然 态度

天命观:天与人" 不相胜 ",人须 顺从 自然

代表人物: 韩非子

法 、 术 、 势 相结合, 建立 君主专制 的 中央集权 国家

今必胜古,主张 变法革新

适应建立 中央集权 的需要, 在当时备受 推崇

西汉后与儒学互为 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 理论 基础

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2、它是中国 学术文化 、 思想道德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它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 发展的基础:

① 儒家 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 道家 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 法家 思想中的 变革 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