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 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新) 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案第4页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二次调整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让学生指一指以上对称图形中从哪儿分为左边和右边?

  小结:通过对折,上述图形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学生读题,然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五、作业布置

  预习例2和例3。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剪一剪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