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4页

1、 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交流自制的头套。

(1) 小组交流,要求先找出铁罐与陶罐说话时的神态的词语,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它们的表情。教师组间巡视,大体掌握同学们的情况。

(2) 组织学生组际交流,进行辩论,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读出语气,相机作示范。

①指导读出铁罐说话的语气

②教师相机点拨板书。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蛮不讲理。

③指导朗读,相机释疑并板书。

陶罐:谦虚→争辩→好言相劝→不理会。

3、教师小结过渡:

现在让我们来演一演好吗? 1、交流自制的头套。

(1) 由组长组织,先交流描写神态的词语,再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自制的头套,并说明这样画的理由。其余同学则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评一评,选出组内最好的头套。

(2)派代表,拿出做得最好的头套向全班同学展示,并用课文中描述,说明这样画的原因,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向展示组发问,由展示组解答。

① 展示铁罐头套,说说铁罐制作的文中依据,以及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想象表情,再把写铁罐的句子读一读,要读出语气,表现铁罐的骄傲。

② 其余小组质疑,或认为自己小组的更好,并说明更充足的理由。(要求学生能体会到铁罐从骄傲到生气,最后还恼羞成怒。因此它横眉竖眼的。)

③ 像展示铁罐头套一样,展示陶罐的头套。

④ 小组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A、 陶罐说:"再说......"它不想说什么?

B、 陶罐为什么不生气?

C、 陶罐为什么不再理会铁罐?

D、 陶罐不生气却又为什么要"争辩"?

E、 ......

(理解陶罐谦虚可不软弱,对铁罐好言相劝,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不再理会铁罐。)

3、小结学法:划词(抓住重点词)-想象表情(展开想象)-读句(读出语气) (三)指导表演,加深理解 (三)选定角色,合作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