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第2页

  减弱。例如,城市方便的交通条件、城市生活气氛,对于乡村人来说是一种吸引力;对于城市的人来说,为追求清新、安静的生活环境,因而不断向乡村迁移。所以排斥力和吸引力是相对的,且是不断变化的。

【议】(7分钟)学生起立讨论,小组集体商议以上问题,或自己思考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

  1.春运的规模大,反映了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规模大,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春运客流中有一股反向客流,即一些空巢老人踏上旅程去子女生活的城市团聚,导致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特点?

  4.你能总结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吗?

【展】(7分钟)学生激情展示,其余同学根据思考和讨论的结果进行更正、补充或拓展。

【评】(10分钟)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判断

  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图示如下。

2.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地区 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变化原因 拉丁美洲 由迁入变为迁出 随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人口增长较快,但经济发展缓慢,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吸引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 欧洲 由迁出变为迁入 北美 始终以人口迁入为主 3.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阶段 迁移方向 原因 特点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东北、西北等地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镇,贫困区迁往发达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获得解放 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知识延伸】 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1)"民工流"的产生原因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②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③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

  (2)"民工流"的流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3)"民工流"的变化: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一方面东邻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西部转移。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4.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