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案(共两课时)第2页

教具

课件 预习性作业

熟读课文,划出难读的字词。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01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 长城》。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近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习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