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教案(共两课时)第3页

  (3)比一比,再组词

  谧( ) 瀑( ) 峦( ) 洒( )

  谥( ) 爆( ) 恋( ) 酒( )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A.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B.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C.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

   【设计理由】:1.通过自学后进一步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情况,通过互判让学生互相纠错、互相鼓励,让生字再现。同时还能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使用说明】:在个人整理--二人交流--以组汇报--教师点拨后使用。

  三、学习探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20分钟)

   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理由】:初读课文时帮助学生梳理层次,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这样,方能在整体上把握好课文内容。

   【思路导航】:

  1. 作者访问了山中哪些"好友"?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

  预设:(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2.请按照出门、进山、出山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预设:(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我出了门,与微风撞了个满怀。2--7为第二段:我访问了古桥、树、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蚂蚁等"好友."8自然段为第三段:我带着好心情回家。)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1-3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中访友",谁能简要的概括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探究(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二)精读感悟:(20分钟)

问题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