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第2页

着的矛和盾。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5)理解"哑口无言"

师生合作读最后两句:面对大伙的质问,他怎么样?(板书:哑口无言)

什么是哑口无言?他为什么会哑口无言?

4.老师总结

  这个卖矛和盾的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说大话,让自己的话自行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被人们质问得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否则只会互相矛盾。

教学策略说明:

这一环节中老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矛、盾"的理解,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方法来真正了解矛和盾的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把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小文章成为寓言,板书:(寓言)

2.学"寓":注意第10笔是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第21课 ――寓言二则,齐读课题。

三、学习《掩耳盗铃》

1.出示"掩耳盗铃",师: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学习生字:这里的两个生字:"掩"和"盗"分别是什么意思,听听课文录音,动脑筋想一想。

3.自由读课文:读正确,思考词义。

4.用动作来表示这两个生字的意思并想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5.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那个掩耳盗铃人想象中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偷铃会有怎么样?

(2)实际结果怎么样?边读课文,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被人发觉)

(3)分角色朗读划出的句子,体会。

(4)如果当时你也在旁边,你想对那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板书:自欺欺人)

(5)小结:其实,你们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人、做事都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教学策略说明:

在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听寓言,根据上下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