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作业第3页

  水监,当于民监"可知此应为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C项正确;B项属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A项是先秦时期的墨家思想、D项是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

  答案:C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