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导学案(第二课时)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导学案(第二课时)第1页

 北安中学导学案 编号:yuwen5046

年级 学科 设计者 时间 课时 课型 教学平台使用 五年 语文 1 单一课 课题 9、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

2、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 重点难点 1、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

2、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环节 学 习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交 流

展 示

评 价

总 结

达 标

检 测

自学提示:读中深究,交流悟。                     〖你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一、小组合作: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小组互相交流: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通过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一、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 ( )

(1)名字,名称;(2) 出名,有名;(3)说出;(4)量词,用与人。

2、无缘无故 ( )

(1) 缘故 ;(2)缘分 ;(3)沿着,顺着;(4)边。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 汲( ) 赖( ) 锻( )

委( ) 极( ) 懒( ) 段( )

三、填入合适的词语。

( )的树 ( )的基业 ( )的人

( )的树苗 ( )的心 ( )的能量

四、 在括号里写出带点词的反义词。

1、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 )的树。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

3、树苗就会养成依赖( )的习性。

五、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 )枯萎了。

2、( )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 )能长成百年大树。

3、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 )浇得多,( )浇得少。

六、开心阅读。

  种树人说的话,使我深受启发。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我听了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谈话之后,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圃时,内心总会有摸些东西被融动。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种树的人不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考察: 优雅:

(二)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由种树想到了什么?

--------------------------

(三)文中的"不正确"指的是什么?

---------------------------

(四)读选文最后一段,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