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1第1页

诗外音:"笔端无意,人寄悲欢"。"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反复涵咏诗歌里蕴藉的深厚意韵,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让它溶入我们的生命和灵魂。使我们的笔端也能流淌出些许诗情画意,给我们的人生增添几多美丽飘逸。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中秋咏月诗·综合能力测试

积累运用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2.默写。

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

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

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

3.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

5.注音。

(1)栖息()(2)咽下()(3)婵娟()

(4)宫阙()(5)绮户()(6)琼楼()

6.解释。

(1)把酒问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