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第1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味描写月光的语句,牢记并运用哲理名句,理解感悟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这首诗。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讲练结合。

【教学重点】

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难点】

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导入正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

二、诵读词作,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学生代表反复朗读后,各组代表进行比拼,老师点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对照课文注释书面翻译全文,让他们交流,教师提供译文参考校对:

【翻译一】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