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水调歌头 教案
2017-2018学年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水调歌头 教案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

  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

  2、学情分析

  本班为农村班,学生在校时间长,课外我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诗词。在学这首词之前,我们已学了胸襟豁达刘禹锡、怀才不遇杜牧、以死明志文天祥的代表作品。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联想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

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

  四、设计思路

  1.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预习、查询。

  2. 让音乐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3. 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

  4.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

  

   教学方案

  一、激情导入: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自然的万物在作家笔下都是一首浪漫

的歌、一首美丽的诗。团圆之中秋佳节、浩瀚深蓝天空中那轮明

月本就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赏月玩月便成了人们久谈不衰

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时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

于中秋赏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苏轼的怀秋思绪吧。

二.颂读课文 初步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