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的特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的特征 教案第1页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种群的特征这节课是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围绕种群这一关键词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着重介绍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年龄结构的3种类型。同时本节内容又与前后有一定的联系:种群建立在同种生物个体的相互作用基础之上,群落建立在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上,而生态系统又建立在生物群落的概念基础之上,因此各部分知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知识的细节上,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模型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运用。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的概念、性别决定、生物因素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所以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及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模拟估测某种生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

5 .教学实施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