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 教案
2017-2018学年粤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辛弃疾词三首 青玉案 教案第1页

辛弃疾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重点:

1.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2.词句的鉴赏。

教学难点: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2.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青玉案•元夕》

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处,举手提问,教师正音,并巡回答疑。

2.强调重点词语的意思。

3.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青玉案•元夕》。

2.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