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第2课时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1第2章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第2课时教案第1页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课时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解了各种营养素应当如何的均衡搭配,但是否这样就算是一种合理的饮食呢?显然并没有这么简单。健康的饮食还要求个人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食物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测试,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人。

学生活动:自我测试--你属于酸性还是碱性?

引发思考:那什么是酸性体质?什么是碱性体质?食物的酸碱性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谈谈这个话题。

设问:为什么要关注食物的酸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有何重要意义?

知识简介: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所涉及的体液都有严格的酸碱性要求。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总保持在弱碱性范围(7.35~7.45),否则,就会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

而人体细胞内存在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这些平衡需要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若进食酸性食物过多,可破坏体液的酸碱平衡,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就像水被污染后,生活在水里的鱼儿就要窒息甚至死亡一样。

温馨提醒:我国居民长期摄入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偏少,尿液偏酸性,如不注意控制酸性食物的摄入会导致多酸症而引起人体缺钙,血液黏度增大。

设问:怎样判断食物的酸碱性?

  (学生阅读教材P32~33,总结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设置:1、何谓酸性食物?其代表物有哪些?

     2、何谓碱性食物?其代表物有哪些?

3、食物的酸碱性的分类标准的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