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版数学公开课《第四单元: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版数学公开课《第四单元:测量》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另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看到物体的面。他们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亲身的经验和活动,也就是说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动手做"的活动,如折纸、拼图、设计图案等,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在这些操作活动中,能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单元教学的重点:

  1.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