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
《23.马说》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部编本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页

备课教师 科目 语文 年级(班级) 八年级 课题 23、马说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材

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中充溢着愤懑之情和潦倒之意。 学情

分析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

5、 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的关系。

难点

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法学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法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自学点拨

(一)初步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二)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请看下表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 求仕 不得志 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 贞元19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力谏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三)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四)文体了解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五)字词学习

1、通假字:

1)食:通"饲",喂养 2) 见:通"现"

3)材:通"才" 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

3、虚词:

而 之 其 以 也

而 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 B顺接 可以不译

之 A结构助词"的" 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 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

其 A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词 那种

D 反问语气词 难道 E 推测语气词 恐怕

以 A介词 因为 B介词 按照

也 A 肯定语气 B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句中停顿

4、实词:

见教材

(六)文意学习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教师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文章的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