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两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 两首》教案第1页

伊 旗 第 二 小 学 教 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科目:语文 班级: 四四班 主备人:贾艳 审核人:

课题 5、古诗两首 二次备课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积累背诵《黄鹤楼》、陆游的诗词 学习重点 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学习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的那首《望庐山瀑布》吗?(师生背诵。)这首诗是写庐山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首描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2.理解诗题。 指导注意文中两条注释,学习理解题目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2.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3.理解前两句。

a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板书"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b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4.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练习默写全诗

五、拓展背诵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试背古诗。

二、学习题意和节奏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三、学习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四、感受诗情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3.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4.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5.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名句应用练习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拓展积累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