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书愤》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2.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久居建康(今南京)。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字词汇总

  踯躅:徘徊不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频烦:犹"频繁",多次。

  伯仲间:可以相提并论。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拟行路难》(其四)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比较偏于哀怨。

《蜀相》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脍炙人口,感人至深。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书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发他的抗敌抱负;后两联说现在,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了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理清结构

《拟行路难》(其四)

  本诗直抒胸臆的词是--叹、愁。

第一层(1-4句):不当愁。命运天注定,不必怨叹、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