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含答案)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3 综合技能培养 诗歌形象的鉴赏(二)——物象、景象(含答案)学案第2页

  [答案] "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

  一、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这首托物言志诗,塑造了怎样的早梅形象?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自我?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鉴赏方法

  1.明确物象的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耐寒、清高)

  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组织答案:运用拟人手法,以(  )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  )特点,实写人的(  )品质,表达(  )感情。

  三、常见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送别类意象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