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第3页

师:⑴指名读诗的前两行,主要写什么?(写景)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怎么样的雨?(寒雨,即寒冷的雨)怎么样的山?(孤独的山)

(2)这雨,这江,这山,这离人构成了一番怎样的画面呢?请结合注释,展开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画面写下来。

(3)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

(4)离别的"寒"内心的"孤"。

(点拨:这寒雨,除了是雨本身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内心平添了几份凄冷!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激情诵读前两句。)

同学们,你再看看,这两句中,和这个寒字一样能折射诗人内心的字词还有吗?(孤)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独的怎么会是楚山呢?分明是--(王昌龄自己啊)

(5)是的,此刻诗人感到寒意和孤独,那是因为友人的即将离开,除了这个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历史背景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会对这个寒字有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