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下历史《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第2页

 总人口

(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

百分比 城市人口

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美国(1851年) 约2300 87% 13%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表格内容,回答增长最快的是哪国。

  学生:英国。

  3.材料展示:

  教师提问:在1911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哪国?

  学生回答:美国。

  教师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主要工业国人口均在迅速增长。同时,工厂的迅速扩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工人阶级壮大。

  (教师展示以下材料,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4页)

  4.教师提问: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因及表现?

  学生回答:(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②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③妇女劳动力成为工业劳动者。

  (2)表现:①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5.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的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国家:德国和法国。

  6.教师提问:在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回答:(1)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2)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3)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4)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