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2页

  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教你辨析: 根据与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词语搭配,有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例如"其"与语气词"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文言虚词(二)

  乃

  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衔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后一个"乃")(《史记·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且

  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又......""一面......一面......"。

  (1)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而且""并且"。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用作副词。

  1.将,将要。

  (1)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暂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复音词:

  【且夫】 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可译为"况且""再说"。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3)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 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教你辨析: 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因此,其中许多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