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和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和 教案第3页

  己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仁;仁者爱人)。"治人不治,反其智",意思是说,治理别人没治好,就反省自己的智(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智)。什么是智呢?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孟子·离娄上》)可见,智主要是对仁义是非的持守。"礼人不答,反其敬",意思是说:以礼对待别人,可别人对待自己无礼,就反省自己的敬(就要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敬)。总之,"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一切修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这样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指,自己持身端正,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他。《诗三百》说:永远不要辜负天命(即行事一直要跟天命相符),幸福都得自己追求。(原诗出自《诗经·大雅·文王》)身正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了。如此,不就达到人和的境界了吗?

  总之,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问题探究

  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提示:"和"可以使我们融汇到集体中,并从集体中获得有力的支持。"和"可以使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力量。

  可以参阅教科书相关链接部分。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略。

  二、孟子喜欢用"推己及人"来劝导统治者......你怎样看待孟子的这种劝说方式?

  提示: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其实是发展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学思想。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货,财物)。"他说:"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于成就王业一事又有何困难呢)?"齐宣王跟他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他说:"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王下》)这两个"与百姓同之",意思不是说百姓好什么王自己就好什么,或者王自己好什么就让百姓好什么,而是说在王自己的"好"的基础上体会到百姓的"好",并且成全百姓的"好"。此外,齐宣王说自己好乐,他就引导宣王"与百姓同乐"(《孟子·梁惠王下》),等等。这些都是启发统治者要推己及人,要由自我的关切而了解百姓的关切,并且成全百姓的关切,古人所谓:"因己之欲,推以知人之欲;即己之不欲,推以知人之不欲"。孔子说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意思就是说,近取自己作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践仁的方法。孟子推己及人的劝导方式也是"近取譬",能够给人合情合理的感觉,易于打动人心。

  有关资料

  1.评"天时不如地利"章

  此为当时好战者而发,亦论体也,以"得道者多助"为主。前半极其挑驳,以警人心,后半极其鼓舞,以歆动之,整密之至。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2.评"君子所以异于人者"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