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第2页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教师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课文第1、2段的破折号后注明了作者,这表明了什么?

  明确: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引用这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3.课文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就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