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课 时 教 案

授课日期: 月 日

课 题 量的转化 (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

标   1.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方法解决有关计算的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

点 教学重点:将稍复杂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分数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的计算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谈话引入

  课件演示教材第105页例1中的两个稍复杂的平面图形及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谈话:本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有关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2。

  (1)提问:观察这道算式,这些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小结:4个分数连加,每个加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是有规律排列的,依次是2,2×2,2×2×2,2×2×2×2。

  提问: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和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通分来计算,这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谈话:先通分,再计算比较麻烦,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 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下面的图片,依次在正方形中出示、、、。

  谈话:如果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空白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不能根据空白部分求出涂色部分?把算式和图形联系起来想一想,原来的算式可以怎样转化?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从空白部分入手,空白部分是大正方形的,那么涂色部分是大正方形的(1-),原来的加法算式可以转化成一道减法算式。

  学生列减法算式计算并汇报。

  教师板书:+++=1-=

  交流算法:"1-"中的"1"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1"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空白部分的面积)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谈感受,在小组内交流并反馈。

  教师小结:有些复杂的算式可以转化成简单的算式;有时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转化的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1题。

  谈话:如果我们在例2计算的后面再添上一个加数,和是多少?再加呢?再加呢?

  学生在例2的基础上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一练"第2题。

  谈话:还记得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吗?[(上底+下底)×高÷2](出示图片)你能很快算出铅笔的只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订正,谈话:结合上面的计算想一想,下面1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并汇报,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算式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给每个数字添上1,算出它们的和,再减去添上的4个1。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十六"第5题。

  出示题目。

  提问:这9个数的平均数怎样计算?(加起来的和除以9)有其他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思考,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