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2)难点:通过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感受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山脉、岛弧、海沟、裂谷的成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出示世界地图(图1),问:你看到了什么?

  (2)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正卧病在床,他望者墙上的地图,突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轮廓是相对应的。你有什么想法?

  (3)魏格纳想到: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原来曾经是一个整体,后来破裂漂移分开的?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到与自己相比,科学家对事物的敏锐性和对问题思考的方式是不同的,从而认识到科学发现需要一定的科学品质。

  

  2.大陆漂移学说的确立

  (1)教师提问:大陆漂移学说你相信吗?为什么?

  学生以可拼合性确认了大陆漂移学说。

  教师出示图2,让学生否定原先的想法。可拼合并不能说明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是有这个可能性。

  思考:要寻找那些证据才能证明原先是一个整体?

  (2)出示图3的证据,并对图进行解释(只讲岩石和山脉走向)。

  教师提问:有这样的证据能说服大家相信大陆原先是一个整体吗?

  图2中除基本轮廓吻合外,眼睛鼻子耳朵等位置也吻合,但不能说明原来是一个整体。以此来进行反驳,说明仅凭一个证据就得出结论会造成偏差的。

  (3)出示舌羊齿的植物化石证据(教材中)。

  以思考与讨论形式呈现,学生从大陆漂移的角度进行解释。

  教师提出疑问:是否存在这种可能,不是大陆漂移,而全球有段时间气候变化异常,种子通过风等形式进行传播?

  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解释: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过海。

  教师提出还可以从那个角度来排除这个疑问?研究当时的气候是否真有发生异常变化的证据。

  (4)出示证据图并进行分析:

  图4:大西洋两岸都出现了驼鸟和海牛

  图5:剪嘴鸥,指出非洲、美洲都发现了剪嘴鸥。

  图6:在炎热的南非和印度发现了古代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