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学生对证据进行讨论,得出图5因剪嘴鸥具有飞翔能力,可以远涉大洋,不足以作为证据;图4和图6都能证明大陆原来是一个整体。

  (5)大陆漂移直接证据

  美国宇宙航天局和太空管理署于1984年5月21日宣布:科学家们用地球物理卫星成功地测量到地球上的大陆随板块缓慢地漂移的速度和方向。已获得如下测量成果:夏威夷与南北美洲每年约以5.1厘米的速度靠近;澳大利亚与北美洲每年约以1厘米的速度分离;大西洋每年约以1.5厘米的速度扩张。

(6)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展现。学生提出,教师进行补充,提出当时认为是较轻的硅铝层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移。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大量的证据你相信了大陆漂移说了吗?你知道当时科学界是如何看待它的吗?

  教师讲述:大陆漂移说对当时地质学界来说是非常叛经离道的,因为早在1847年,美国地质学家丹纳就已从地壳冷缩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大陆固定论。他认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状在地球形成之初就已经基本固定了。此后的地壳只可能有升降运动,不可能有水平运动。由于大陆固定论能够解释许多地质现象,当时已被地质学家们所信奉。所以,大陆漂移说从提出开始,在长达几十年时间内,一直受到许多坚持大陆固定论者,尤其是地质学界一些学术权威的责难和质疑。他们认为,魏格纳只是气象学家而不是地理学或地质学家,因而只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大陆漂移说不过是"玩弄儿童七巧板的发明"。

有人质疑:动力来自哪里?

  魏格纳:"大陆移动的'牛顿'尚未出现。"但他对此仍持乐观态度"不用担心他不出现"。

  当然,魏格纳也不是等待它的出现,自己也在积极地去寻找证明。最后定格在1930年11月2日,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的雪原上。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图7为"1912年-1913年冬天在格陵兰岛"拍摄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一张原先非整体的图更能引起学生思考寻找相应的证据。通过层层递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讲究证据链,一个事实(结论)的确立,必须有大量的证据支持才行,而不能是孤证,只有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才经得起推敲。同时学会对证据进行简单的甄别,意识到对于证据的考虑要全面。

  3.海底扩张学说的出现

(1)海底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