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第2页

一、 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课文是由两个小文章组成的,分别是"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板书: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同学们,我写的对吗?

2.用红色粉笔着重在打扫上加双引号(板书:"打扫"森林),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打扫要加双引号呢?   

  

  观察课文题目,发现并指出问题

  

  思考为什么打扫要加双引号

   二、 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1. 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语,同学们自主学习掌握:

遭殃 扫帚 腐殖质 土壤 逞凶 机翼 鲸鱼 惨祸 关键 异想天开 宽敞 生态平衡 栖息 省略

2. 纠正字音。

3. 指出多音字"扫"。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指明学生读,全班跟读两遍。

3. 学习多音字"扫"

四、 自主学习《"打扫"森林》,先学后教

1. 出示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结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打扫"二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3)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 教师总结

(1)全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着重讲解5、6自然段,点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解读"打扫"加引号的原因。

(3)引导学生说出启示。 1. 学生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

全篇文章是一种因果结构:

因(1-3) 灌木砍光 杂草除尽

果(4-6) 害虫逞凶 森林被毁

2. 精读课文5、6自然段

(1)在第5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些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枯枝败叶--腐殖质--小动物

矮树丛--动物

灌木、野草--昆虫(害虫)--鸟类--兽类

结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由此可见森林是不需要"打扫"的,所以"打扫"要加双引号。

3. 同学分组讨论,得出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