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大自然的启示》教案第3页

四、 自主学习《"打扫"森林》,先学后教

1. 出示学习目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结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打扫"二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3)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 教师总结

(1)全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着重讲解5、6自然段,点明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解读"打扫"加引号的原因。

(3)引导学生说出启示。 1. 学生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

全篇文章是一种因果结构:

因(1-3) 灌木砍光 杂草除尽

果(4-6) 害虫逞凶 森林被毁

2. 精读课文5、6自然段

(1)在第5自然段中出现了哪些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枯枝败叶--腐殖质--小动物

矮树丛--动物

灌木、野草--昆虫(害虫)--鸟类--兽类

结论: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由此可见森林是不需要"打扫"的,所以"打扫"要加双引号。

3. 同学分组讨论,得出启示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能够把握文章大意,培养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启发。 五、 自主学习《人类的老师》,先学后教

1.出示学习目标

(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构是什么?

(2)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 教师总结

(1)文章主要内容,结构,中心句分别是什么。

(2)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学生默读课文,分组讨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讲述了科学家不但从鸟类、蜻蜓等飞行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还根据鲸的特点设计出来流线型的轮船,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文章的结构是:分--总

分(1-2)蜻蜓:解决机翼剧烈抖动 鲸:流线型外形阻力最小

总(3)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文章中心句: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 从中受到的启发: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六、 回顾小结,延伸拓展

PPT出示一些课外资料:(1)蛇与庄稼的故事。(2)长颈鹿与飞行服。(3)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六、作业设计 搜集大自然中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或受到大自然生物的启发而产生的发明创造的事例,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