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案第5页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一、 导入

1、 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解一解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王熙凤,也就是"凤辣子"。

2、 板书课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读题目。

3、 师:这节课我们是带着任务来的,了解了王熙凤之后,我们要帮她设计一张名片。

二、 初读

1、 这是一篇古白话文,结合注释自由读课文,把字词读准确。

2、 出示:来者系谁 裙边系着 敛声屏气

三、 精读

1、 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2、 板块一、装扮专家

(1) 出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a指名读

b师:可见这句话很难读,但是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诀窍,把句子划划节奏就不那么难读了,自己试试。

C出示: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D师生合作读。

E师: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f师:说她是专家,这身装扮到底有何讲究?

(2) 师:除了这,还有哪写到了王熙凤的外貌打扮?

出示: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指名读

b对比: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粉面含春。 读读这句话,读出的是怎样的王熙凤?原句呢?(王熙凤的威严)

C、指导读

(3)整理学法

出示:抓住句子--揣摩句子--感受形象

3、 师:用上这样的方法再学学其他的句子。

4、 板块二、 语言专家

出示: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新课标第一网

(1) 指生读

(2) 师:从哪感受到王熙凤语言的巧妙?

(3)师:这一句话,夸了林黛玉,夸了嫡亲的孙女,更是讨好了贾母,不可谓不巧妙啊。来当当王熙凤,读好这句话。

出示: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1) 指名读

(2) 师:问了几个问题?黛玉有机会回答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3)师:语言大师的语言就是这样,一句话往往可以起到多种效果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5、板块三、侧面描写

(1)师:出了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这些特征之外,文章还从旁人的角度写出王熙凤的特点,找找句子。

出示: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

a指名读

b读懂了什么?

出示: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着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c指名读

d读懂了什么?

(2) 师:像这样,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的写法成为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可是写文章的好方法!

(3)运用侧面描写写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某个特征。

6、师:此时此刻,如果再让你送一个词语给王熙凤,你会送什么词?

四、拓展延伸

1、师:通过作者细致的描写,你是不是强烈的感觉到,凤辣子这个人物是那样的鲜活、生动、丰满,她好像随时会从纸上跳出来。这在电视剧中也是体现的淋漓精致,

2、欣赏视频

3、师:正因为曹雪芹先生这丰富的刻画,让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了一千个王熙凤。欣赏他的人这样评价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不喜欢她的人这样评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不同角度的描写使人物深入人心,有着无穷的魅力。难怪人们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4、师:《红楼梦》博大精深,曹雪芹刻画了一个个有个性的人物。据统计,这部小说中出现了972个人物,有名有姓的有732人,这些人物上演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大观园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名片等待你们去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