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伶官传序》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伶官传序》教案第3页

  齐读第四段

  推论:"夫祸患积于忽微,而智勇多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明确:首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其次,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借古讽今,现实的针对性强。

  四、合作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回顾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明确: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五、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迁移训练

  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这些道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何帮助?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500字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