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七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第4页



[问题思考]

据史料分析,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提示 变化:由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间接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原因: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失败。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史料一 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选集》

史料二 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

[史料解读]

史料一说明要从国家资本主义向国家调节转变,由商品交换向市场转变。

史料二"后退一步"指的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为了前进两步"指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思考"再后退"指的是什么?

(2)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1)由商品交换后退到市场经济(私人买卖)。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启示:制定国家政策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符合民意。

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特点、实质及意义

(1)原因

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②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

(2)特点

①运行方式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所有制结构: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经济理论上: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